有机光酸染料分子体系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方法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张隽佶团队,开发了系列红光响应的新型有机光酸染料(PAG)分子体系(PBI-PAG),展现出广阔的生物应用前景,并为肿瘤的光协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PAG是光控pH调节及质子释放的关键分子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学品(如光刻胶)等高端制造领域。近年来,以PAG为工具的多学科研究逐步兴起,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商品化的PAG分子激发波长集中在紫外或深蓝光区域而限制了应用范围,传统PAG功能单一、原子利用率低下。

研究团队发展的PBI-PAG实现了全光谱光响应放酸,并具有较高的光释放效率、反应专一性以及近乎当量反应的高光转化率。PBI-PAG也是首次被报道的具有协同多功能单元的PAG分子体系,除了光诱导质子酸生成,光反应生成的另一部分蒄类衍生物(CBI)具有光敏剂的功能,大幅提升了原子利用率。进一步研究表明,PBI-PAG在光聚合功能材料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且反应中释放的CBI对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杀菌抗菌效果。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制备了光酸胶束试剂,并与肿瘤细胞共孵育。实验结果表明,孵育了光酸胶束的肿瘤细胞在红光照射下黏着斑蛋白表达和伪足生成显著下降,细胞迁移能力仅为光照前的1/10。在红光照射下,释放的光敏剂对肿瘤细胞活性的抑制率超过70%。

?

相关论文信息:10.1002/anie.202425313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