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一车评人恶意诋毁车企:被判侵犯名誉权 向车企赔偿道歉

内容摘要快科技3月28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第三方测评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测评人也应当更加理性客观的来发布测评内容,真实的反映出产品的质量、功能等等,为消费者提供决策参考。但有些测评账号根本没有亲身体验就敢出测评文章,意在博取流量,获得更大的

快科技3月28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第三方测评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测评人也应当更加理性客观的来发布测评内容,真实的反映出产品的质量、功能等等,为消费者提供决策参考。但有些测评账号根本没有亲身体验就敢出测评文章,意在博取流量,获得更大的利益。

报道称,一汽车测评人马某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公众号上简介为:“评测不掺水,不吹不黑,有一说一”,在他公众号上发布了多篇一家新能源车企的文章。

这家车企认为文章中有不实的内容,并有侮辱诋毁企业的言论,侵犯了企业的名誉权,将马某告上了法庭。

经调查,马某是原告的关联前员工离职,前员工加职业测评人的身份,让马某发布的文章备受关注。除了汽车测评,文章中还有关于这家车企内部的爆料。

庭审过程中,原告认为,被告以诋毁原告名誉为噱头,故意拉低原告形象及原告产品的价值,诱导大众对原告进行负面评价,以达到招揽充值生意及盈利的目的,给原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而被告马某认为,他的测评文章都是实际进行过试驾,并结合个人专业的知识给出的评价。

审理中,法官认为,案涉的多篇文章内容提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制动失效、严重跑偏的情况等等。但根据现有证据,却无法证明马某实际进行了评测。

被告无法提供相应的证据去支撑,而原告向法院提交了被告测评中涉及到的车辆的实验室的一些报告和国家检测的报告,证明车辆都是合格产品。

并且,文章中有关公司管理、高管家庭情况等内容也没有事实的依据。最终,法院判决马某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判令马某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致歉声明,并对原告进行3.1万元的经济赔偿。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若风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